母猫为什么要咬死小猫?
我们首先从猫的进化史来考虑这个问题。 猫是起源于非洲的食肉动物,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已经被人类所驯化。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猫和人类一起生活了下去。但是猫的祖先并不是一直就生活在人类的周围的。它们曾经到处游走(比如游荡到南极),也曾经返回非洲大陆(比如埃及)。
可以这样认为,现在的家猫虽然被驯化了,但它们的祖先是在野生环境下独立生存的猎手,有着很强的野性。而这种野性现在依然存在。我们经常会看到幼猫和妈妈玩的时候,突然袭击妈妈,用爪子、牙撕扯妈妈的脸,这时母亲并不会像小狗那样心疼地叫唤,而是很严肃地“警告”孩子,当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又会迅速逃离。 事实上,如果幼崽过分亲近妈妈,在妈妈无法及时照顾它们或者不想让它们靠近时,有的猫咪就会咬住孩子的皮毛将其拖开,甚至将幼儿摔在地上。
我想,猫咪这种对亲缘关系并不明确的幼崽发起攻击的行为是它们从过去生存环境中学习来的。当幼崽过于贴近自己或想要吃自己的时候,母亲会认为有危险,于是发起攻击。对于已经驯化的家猫来说,这些攻击行为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强度可能更弱一些。所以我们会看到猫妈妈“狠狠”盯着自己的孩子,却不会真的去伤害它。 但如果没有了母亲的保护,那些刚出生或刚长大的猫咪怎么办?它们会不会被自己的父母直接吃掉!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一个健康的猫群是由多个家族组成的。每一只成年的猫咪都会拥有一个甚至是几个家族,而每个家族负责看守自己的领地并保卫自己的幼崽。
除了拥有自己的家庭外,一只优秀的猫还必须拥有自己的社会地位。我们看到猫群中地位高的猫咪一般会获得更多的资源,而处于底层位置的猫咪则会想尽办法去争夺食物。那些不能通过自身努力获取食物的猫咪会变得越来越瘦小,最终丧失繁殖的能力。 我们可以理解成年猫的攻击行为是因为它们是过去的残暴行为的继承者。而小猫咪们之所以还在接受父母的“折磨”,是因为只有通过这些行为才能确保以后在残酷的自然竞争中获胜。当然,父母也会通过舔舐、亲昵等动作安抚幼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