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需要驱虫吗?
当然需要啦! 驱虫分为体内驱虫和体外驱虫,下面分别来说一下。
1、体内驱虫 常用的体内驱虫药有阿苯达唑、吡喹酮等,这些药物主要用来杀灭蛔目、绦目的寄生虫。 如果是家里猫猫感染了绦虫,建议口服吡喹酮,每千克体重50毫克,一次服用,停药7天后再服一次;如果感染的是蛔目,则使用阿苯达唑,每千克体重20毫克,一天服用两次,连续三天。 如果只是做了驱虫,过不了多久猫猫又会重新感染寄生虫,所以定期给猫猫驱虫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建议每个月做一次体内驱虫,春夏季节可以每月做一次体内外驱虫或者每隔一个月做内外驱虫。在秋冬等虫子活动能力比较差的季节则可以每3个月或者是6个月进行一次体内外驱虫。
2、体外驱虫 常用的体外驱虫剂主要有杀虫菊酯类、氯菊酯和阿罗洛醇酯等,这些药物能麻痹虫体,使其随分泌物一起排出体外,达到驱杀体表寄生虫的目的。 用法也很简单,将药水涂抹到猫猫的毛发上,轻轻揉搓直到全部湿润,再用毛巾蘸干净,注意防止药液进眼睛和耳朵里。
为了预防猫猫感染体外寄生虫,主人也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 不要直接用手喂食生肉,特别是老鼠、鸟类等可能染上寄生虫的食物; · 不要让猫猫舔餐具,特别是吃饭时,最好给它准备专用的筷子; · 及时打扫室内卫生,尤其注意清理猫窝,保持环境清洁。
猫咪是寄生虫感染的高发宠物,无论是否外出,都需要定期进行体内外寄生虫预防。猫咪会感染多种体表寄生虫,最常见的为跳蚤和蜱虫。跳蚤会吸取猫的血液,造成皮肤刺激及出现痒、红疹等过敏反应,进而引起宠物挠抓、舔食毛发等,还会将寄生虫卵排泄在毛发中,导致反复感染,甚至引发宠物的贫血。跳蚤更有可能传染给宠物主人及家人,危害家庭健康。蜱虫会叮咬猫的皮肤,破坏及吸取皮肤的血液造成皮肤病,蜱虫的吸盘上有微小的倒刺,蜱虫与吸盘一旦叮入皮肤较深很难拔出,强行拔除容易将吸盘折断在皮肤内,而且蜱虫自身携带多种病原微生物,其本身也是很多疾病的传染源,会通过叮咬传染宠物和人。
寄居在猫咪皮肤内的寄生虫主要有螨虫和虱子,螨虫分为真菌型、细菌型及条件致病菌型,可出现脱毛、皮肤增厚、苔藓样变、剧烈瘙痒、甚至出现皮肤感染。虱子常出现痒和脱毛表现。由于这些寄生虫感染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常会感染同窝宠物及人。
猫咪会感染多种肠道寄生虫,常见的病原体包括蛔虫、钩虫、滴虫、球虫等等,会掠夺宠物体内营养,生长发育不良,还会因寄生虫病导致宠物免疫力下降,营养缺乏,进而引发多种并发症,甚至导致宠物的死亡。有的肠道寄生虫及虫卵会随着宠物的粪便排出体外散落环境中,造成环境的虫体污染及感染,污染宠物主人的居住环境,甚至会寄生在宠物的皮肤及毛发内,主人很容易触碰感染,导致多种人畜共患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