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弓形虫疫苗吗?
弓形虫(Toxoplasma),又名弓浆虫,是一种专性寄生虫,呈世界性分布,感染人兽共患。目前对于弓形虫病尚无有效疫苗预防,主要采取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综合防治措施。 【流行病学】 T. gondii属于条件致病性病原体,人群普遍易感,当免疫状态下降时,病原体可入侵体内繁殖,产生毒性作用引起疾病发生发展。近年来,由于宠物饲养、宰杀过程、食品加工等环节的不规范,以及野外动物物种的多样性,导致该病在自然界流行传播。人类通过直接接触病畜及其分泌物、排泄物,或者间接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土壤、水、日用品等而感染。
我国是寄生虫病高发区之一,资料显示,我国慢性肝炎患者合并弓形虫感染的发病率高达12%~30%;北京地区调查结果显示,急性肝炎患者合并不典型弓形虫感染率为27.8%,慢性肝炎患者合并不典型弓形虫感染率达42.9%。对新疆、甘肃、云南等地少数民族的调查也发现,弓形虫感染率较高。 【临床特征】 根据流行病学特点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弓形虫感染。
(一)急性弓形虫感染 一般发生在初次感染,症状较轻,病程较短,自限性好。主要表现为发热、全身不适、肌痛、乏力、厌食、恶心、呕吐、腹泻,部分患者可有咳嗽、气急和腹泻。体征不典型,可有轻度脾大。血常规可见轻度贫血,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基本正常。尿常规有轻度蛋白尿或白细胞,但少至中量。血清酶检测可有明显升高。
(二)亚急性与慢性弓形虫感染 多由再感染所致,临床症状多不典型,表现为长期低热、轻度肝脾肿大,并伴有异食癖、厌食、恶心、呕吐、腹泻,严重者可出现黄疸。女性患者出现月经失调甚至闭经。 体检时有轻度贫血,肝脾、淋巴结轻度或中度肿大有压痛,肝功能可呈轻度和持续性异常,血清酶水平常高于急性感染水平。
特殊类型 某些类型的弓形虫感染,可表现特定器官的损害,产生相应的临床表现。
(三)先天性弓形虫感染 母亲孕期感染弓形虫,病毒可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造成胎儿先天感染性病变。临床上分为早产儿、死产儿和出生后的新生儿三种类型。 1.早产儿型 一般在孕晚期发病,胎龄越大越易发病,病程一般为6周。常见症状为食欲差、呕吐、腹胀、腹泻,重者可发生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和精神症状。全身皮下脂肪消失,皮肤粗糙、开裂以致糜烂,指(趾)甲脱落,同时伴有肝、脾、淋巴结肿大的体征。血液检查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特点。预后差,死亡率高。
2.死产儿型 多在新生儿期发病,症状多不典型,体征可有大头畸形、眼距增宽、鼻梁塌陷、唇腭裂等。
3.新生儿型 一般在出生后2周内发病,半数患者可有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持续数日后下降,继以低热、烦躁、呕吐,继而出现嗜睡、哭声低、不吃奶、腹胀、腹泻等,如不及时治疗,病情继续进展,出现呼吸衰竭、循环衰竭,最终导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