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没气味吗?
人的尿液在排出体外之前,是在肾脏里浓缩的,如果在肾内储留时间过长,其中的氨会被分解而产生臭气。所以,膀胱炎患者由于储尿不畅,尿液常有臭气。尿液一旦排出体外,其中的氨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具有臭味的碳酸氨,使尿液变臭。一般刚排出的尿,没有什么气味,尤其是早晨第一次尿,还有一股氨味,比较“香”,而盛在尿瓶中过夜的尿,能闻到臭味。
尿液气味的个体差异不大,如果发现尿液气味发生改变,应该引起注意。少数肝硬化、肝功能不全或严重糖尿病患者,由于身体不能充分利用蛋白质和尿素,导致血氨升高,尿氨含量随之升高,排出的尿有较浓的氨臭味。而且,人体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吲哚与氨发生反应生成恶臭的吲哚氨,这类患者排出的新鲜尿也会有难闻的臭味。
一些疾病会引起代谢异常,产生的代谢废物由尿液排出,导致尿液味道改变。苯丙酮尿症是一种遺传代谢疾病,患者由于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不能将苯丙氨酸代谢成酪氨酸,苯丙氨酸及其代谢产物苯丙酮排出增多,导致尿液有特殊的霉臭味,这种恶臭味类似霉焦味、老鼠尿味,十分难闻。如果新生儿的尿液有霉臭味,母亲应该注意观察,及时到医院的儿科做尿液检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避免症状加重,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障碍,严重影响生长发育和智力。
一些吃动物内脏多的人或一些高脂血症患者,由于体内嘌呤代谢亢进,尿中排出嘌呤增多,尿液中会有较浓的腐臭味,这种大尿味道的人,应该调整饮食结构,多吃青菜果品,少吃肉类、特别是减少动物内脏摄入量,或到医院做血脂检查,必要时做治疗。
人体对食物的吸收能力因人而异,一些患有胃肠疾病的人由于胃酸分泌不足,食物在胃内不能完全消化,进入肠道吸收不全,也会导致排出的尿有氨臭味。
发生尿路感染,尤其是膀胱炎、尿道炎时,应该到医院做尿常规检查,尿中如果有大量白细胞,说明存在感染,可能尿液有氨臭味,治疗时可以选择口服三金片。
正常人如果发现尿液有异味,可先调整饮食结构,适当饮水,促进排出,如果饮食调整1周还没有改善,应该到医院做尿检,查清楚是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