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范蜱虫?

印成成印成成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蜱虫也称壁虱、扁虱、草扒子、狗巴子,蛰伏在草丛、树林的蠓动动物和家畜身上,除极少数种类直接在宿主体间传播外,多数种类通过落回栖息地,待再次吸血时才传播疾病。

蜱虫在10-11月比较少,12月到次年3月基本没有,5-9月是高发季节,蜱虫一般躲在草丛和树丛中,主要以牛、羊、犬、兔和鼠等动物的血液为食,人进入这些地方时就容易被蜱虫叮咬。

蜱虫叮人时,将口器刺入皮肤吸血,可导致机体内分泌紊乱,并可传播8种疾病:森林脑炎、蜱媒回归热、新疆出血热、蜱麻痹、弥漫性斑疹伤寒、莱姆病、人锥虫病、蜱咬热,人得病后都比较重,因此,在流行区应做好个人防护。

预防蜱虫要注意:

一、必须在野外作业,务必要穿五紧工作服(袖口、领口、裤腿、腰部,鞋口要扎紧),戴防护帽等工作,少在林内和草丛中坐、卧、晾衣服,活动结束后仔细检查身体上是否有蜱虫附着,尤其注意检查脖子、耳朵后面、大腿内侧及腋窝等关键部位。

二、在草坪上坐卧、露营或多停留时要注意蜱虫叮咬,最好携带驱虫剂等药物。

三、在蜱虫较多地区活动时,应穿长袖衣服,最好长裤筒扎紧。

四、一旦发现有蜱虫已叮咬、钻入皮肤,不要用手直接摘除,要用镊子或其他工具夹取后烧死。或用乙醚、氯仿、丙酮涂在蜱身上,使蜱逐渐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出蜱。之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或局部水肿等,要及时到卫生院或医院救治,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五、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者,如有发热、叮咬部位红肿破溃等症状,应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蜱虫咬人很隐蔽,咬完人会钻进皮肤里,如处理不当,很可能感染破伤风甚至脑炎。但蜱虫身上携带的病毒能在-20℃存活3年,一旦取出来,也不能直接扔掉,要用酒精浸泡后带到医院检查。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