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想咬人怎么办?
我看过一本书,里面有个例子,大概意思是,把一只小白鼠放在一个封闭的玻璃罐子里,然后它逃不出来,然后它就一直叫,一直拼命地挣扎,最后精疲力竭而死亡…… 那本书上说,人的潜意识里有很多原罪,比如憎恨、嫉妒、贪婪等等,这些原罪实际上就是动物性,是人性恶的一面,而我们每个人身上其实都有很多这样的动物的本能反应。 所谓“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其实是骗人的,或者说是不全面的,因为人之初,性其实既不是纯善也不是纯恶,而是善恶交织的复合体,只是在后天的环境影响下才慢慢显出了本性,要么向善,要么向恶。
而在所有的动物性里面,我觉得最原始也是最基本的欲望和冲动就是对于食物的欲望——为了获取食物,人可以不择手段! 所以,当您看到食物的时候,就仿佛激活了您身体里面那只疯狂的野兽,它冲昏了您的头脑,占据了您的躯体,并且驱使着您去不顾一切地去攫取您面前的那份食物。
当然,这个食物可以是指真正的食物,也可以是指其他的东西,例如金钱、美色等…… 而如果您真的忍住了不吃,那么可能是由于两种原因导致的:一是您确实觉得吃这个东西不好(道德感和羞耻感会阻止您去做);二是,虽然您很馋那个东西,但是理智告诉您不能吃得太多(自律性和理性会阻碍您肆意纵欲)。
前者是理性的过程,而后者是理性能否战胜情绪的过程。 所以,如果想吃就吃,不要憋着,否则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如肥胖)。 如果不想吃,就不要勉强,特别是对于小孩子,更不必强人所难。
孩子在两岁左右的时候正处于自我的成长发育的初期,情绪和心理的表达都是很直接的,缺乏一定的控制力与自控力,所以可能会出现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行为,例如咬人。
这个阶段的孩子,可能还会出现摔东西、抢玩具等的行为,这都是由于自我意识增强的表现,家长需要正确客观的去对待,并用正确的方法去应对。
孩子咬人原因分析:
1、长牙期的生理反应
孩子在4个月左右开始长牙,一直会持续到两岁半左右,但是由于个体发育差异的原因,有的孩子可能会长的晚些,这个过程可能会持续到3岁左右。在牙齿的替换和“学牙”的过程孩子可能会流口水、咬 fingers甚至咬东西来缓解其牙床的不适感,还有的孩子会为了探索咬的行为而尝试着咬一咬周围的人和事物。
2、获取关注
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在逐渐形成自我意识,他们渴望获取他人关注的心理越来越强烈,但是他们又缺乏一定的自控能力和有效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可能会尝试通过一些较为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获取别人的关心,其中咬人就是其中的方式之一。
家长教育建议:
1、转移注意力
当家长发现孩子有咬人的倾向是,要第一时间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要将心比心的想一下,如果被人咬了心里是有多么不舒服,因此要及时的制止,转移孩子注意力的方式有多样的,家长可以根据情况决定。
2、多陪伴让孩子获得足够的安全感
如果孩子经常咬人,家长要适当地抽出时间来多陪伴孩子,这样做不仅仅能够让孩子获得足够的安全感、爱的情感,还能有效的减少孩子咬人等过激的寻求关注的行为。
孩子出现咬人等过激行为,家长要正确对待、分析原因,用正确的方法进行以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