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动物都怕鞭炮?
鞭炮在燃放的过程中会产生爆炸,使附近空气发生剧烈震动而产生巨大的噪音,对于一些习惯于夜间捕食、视力比较弱的动物而言,这相当于被强光突然照亮,还响起了突如其来的雷鸣声。对于这样的信号,动物只能将其归为危险信号,而做出包括逃跑在内的应激反应。
其实,放鞭炮驱赶野生动物的想法由来已久,中国远古时期就有先民在夜晚用火烧竹筒,制造类似爆炸的声响以驱赶野兽的记录——这就是鞭炮最早的据记载的出现形式。在农业社会,人类需要保护自己的庄稼不被大型动物糟蹋;同时为了在农田里抓捕大量集中产卵的青蛙等小型生物,利用鞭炮的威力驱赶野生动物,也是个低成本的办法。
但必须澄清的是,用鞭炮保护自己所居住的区域免受野生动物的滋扰,只适用于那些对于人的家园还没完全习惯的“外来户”,例如那些进入城里的狼、熊等大型食肉动物。对于鼠类、蚊蝇等本地栖息生物则不大适用,人类历史上更常用化学药剂及杀虫剂来控制它们的种群和活动。
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空间的进一步扩展,大量破坏或挤压了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使二者关系日趋紧张,于是就有人试图用鞭炮来保护自己。但是,必须看到,野生动物入侵人的生活区,是野生动物没有足够的栖息地造成的,而它们之所以到这里来,也是为了生存,并不是来和人争地盘的。这时,需要的不是鞭炮,而是尊重它们,在可以的情况下,保护它们的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而在不得不与之争夺地盘的时候,如果可能的话,也应当采取人道得多的办法驱赶它们,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用猎枪猎杀。